来源:IVD从业者网、体外诊断价值圈、医疗器械经销商联盟
年前,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研究制定了《依托县域医共体提升农村地区新冠肺炎医疗保障能力工作方案》。
重点工作就是:加快推进乡镇卫生院发热诊室(门诊)建设,力争到2023年3月底覆盖率提高到90%左右。
对于乡镇卫生院发热门诊设备配置方面,政策明确要求:要完善消毒、检查检验、应急抢救等相应设备和药品配置。
意味着,2023年初,基层医疗机构发热门诊相关检验及医疗设备还有一轮需求潮。
方案总体方针就是要形成县、乡、村三级联动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医疗服务体系,而县域医共体将发挥充分的上下联动作用。
国家下令,事关全国医院
此外,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了《以医联体为载体做好新冠肺炎分级诊疗工作方案的通知》(以下简称“通知”)
《通知》要求,按照“健康监测、分类管理、上下联动、有效救治”的原则,以地级市、县为单位,按照分区包片原则,规划覆盖辖区内所有常住人口的若干网格,每个网格内组建1个医联体(包括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),实现发热等新冠相关症状患者的基层首诊、有序转诊。
分级原则
无症状/轻型:
居家隔离+口服药治疗+健康状况监测
普通型:
转诊至医联体对应的亚定点医院
重型/危重型/血液透析:
转诊至医联体对应的定点医院,危重型收治于ICU病房,重型收治于亚ICU病房,需血液透析的收治于普通病房
以基础疾病为主的重型、危重型病例:
转诊至医联体牵头医院或与其协作的三级医院
如此一来,实则对各级医疗机构的新冠肺炎处置能力和承接能力提出了新要求。
配齐ICU、检验等医疗设备
为此,针对各级医疗机构科室建设、救治设备与物资储备等方面,通知做出了对应规定。
《通知》指出:
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,具备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均要设置发热诊室(门诊),发热诊室要有具备执业医师资格人员,完善消毒、检查检验、应急抢救等相应设备和药品配置,具备预检、分诊、筛查功能。
提高医联体牵头医院新冠肺炎患者救治能力,加快推进ICU病房、缓冲病房、可转换ICU床位建设。
要充分发挥信息化的支持作用,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发热诊室(门诊)远程医疗全覆盖,加强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门诊电子病历互联互通,推动有序双向转诊等等......
毫无疑问,为跟上国家政策的步调,下一步,全国各级医院必须加快配齐相关医疗设备,以应对“大放开”后的各种诊疗需求。
就目前而言,全国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均设置了发热(诊室),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、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仍旧面临医疗人才不足、医疗设备不齐的困境。
按照国家卫健委所发布的设置标准,发热门诊医疗设备配置需包含CT、监护仪、心电图机、除颤仪、呼吸机等。
《通知》发布后,缺失的诊疗设备必须在短期内得到补充,才能真正发挥“先锋官”的战场优势,而这也将为相关医械厂家、经销商带来一波配置盛宴。
附1:发热门诊医疗设备配置参考目录
同样的,根据要求每个ICU床位需配备床旁监护系统,进行心电、血压、脉搏血氧饱和度、有创压力监测等基本生命体征监护。
为便于安全转运患者,每个重症单元至少配备1台便携式监护仪,随着大量ICU病房、缓冲病房、可转换ICU床位的建设,也将同步给相关医疗设备带来可观的市场增量。
附2:ICU设备配置参考目录
方案1:发热门诊设备解决方案
方案2:ICU设备整体解决方案
本文来源:IVD从业者网、体外诊断价值圈、医疗器械经销商联盟
慎重声明:本微信注明来源的稿件均为转载,仅供分享学习,不代表平台立场,如有内容不妥或侵权请联系编辑更改或删除。
15508611576